1.艾滋病离我们并不遥远
截至2020年底,中国共有105.3万人感染艾滋病毒,累计报告死亡35.1万人。
青年学生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发人群。
中国老年男性感染艾滋病的比例越来越高:据中国艾滋病/性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60岁及以上男性HIV阳性新发病例比例由2010年的7.41%.上升到2020年的18.21%。
2.性传播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异性恋和同性恋传播的比例分别从2009年的48.3%和9.1%,.上升到2020年的74.2%和23.3%。
2020年新报告15-24岁青年学生病例中,男性同性传播占81.7%,异性性传播占16.9%。
男同性行为者是感染艾滋病毒的最高风险群体。
3.艾滋病目前没有根治方法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仍无有效预防感染的疫苗问世。
虽然现有的治疗方法都不能治愈艾滋病,但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延缓发病,延长生命,减少传播。
4.避免不安全性行为,预防艾滋病
避免不安全的无保护性行为,比如多性伴、-夜情又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
不以任何形式接触毒品。
到正规美容院和医院文身、文眉、美牙、打耳洞等。
5.降低感染风险,做好暴露后预防
假如与HIV感染者或感染状况不明者发生高危性行为,阻断药必须要在72小时之内服用。
服药越早,阻断效果越好,需连续服用28天。
6.艾滋病早检早治可延长生命
检测可以尽早发现艾滋病,可以早治疗,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感染艾滋病后不是马上就能检出是否感染,存在检测的窗口期;抗体检测的窗口期一般为4-12周,核酸检测的窗口期为1-4周。
暴露时间如果超过了72小时,建议3周后尽早进行HIV检测,如果检测结果为阴性,应在12周后再做一次检测。
一般情况下,如果上次高危行为12周之内没有再发生高危行为,也没有检测到抗体,就可以排除艾滋病感染。
7.街上被针扎传播艾滋病的可能性≈0
足够数量的活艾滋病毒进入人体才会导致感染又艾滋病毒很脆弱,在体外很容易失活
扎针、蚊虫叮咬、血酒食物,不大可能传播艾滋病毒。
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等不会传播。
8.故意传播艾滋病将受到法律制裁
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二条 明知自己患有艾滋病或者感染艾滋病病毒而卖淫、嫖娼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六十条的规定,以传播性病罪定罪,从重处罚。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致使他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认定为刑法第九十五条第三项“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所指的“重伤”,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一)明知自己感染艾滋病病毒而卖淫、嫖娼的;
(二)明知自己感染艾滋病病毒,故意不采取防范措施而与他人发生性关系的。
据《艾滋病防治条例》
第六十二条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故意传播艾滋病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9.拒绝歧视,关爱艾滋病患者
据《艾滋病防治条例》
第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享有的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三十九条 未经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公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肖像、病史资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出其具体身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