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经常会发现,不少老年人很多次去医院看病,反复说身上不舒服,胸闷、乏力、头晕、食欲不好、睡不着觉,但是做完各种检查,又发现不了什么大的问题。这种情况下,特别容易被家里人误解,孩子会觉得这个老人家没病找病,或者是觉得老人家特别娇气,不坚强,就这么一点事怎么能那么难受呢?
实际上,这些其实是老人家的一种抑郁的躯体化表现。
有研究显示
有半数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他到医院就诊的首次症状,并不是说心情不好等典型的抑郁表现,而是以各种各样的身体不舒服去就诊。尤其是在独居、丧偶,或者得了慢性病的时候,这些情况对老年人来说是一种应激,身体不舒服会表现得更为明显。
老年人会觉得“身体语言”更容易理解,也更愿意倾向于用身体不舒服来表达自己的心理状况。因此也容易导致识别困难、诊治延误。
关键识别信号
当家中老人出现各类不适症状时
建议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后
需重点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
☞观察老人是否持续存在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或愉悦感缺失等表现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反应迟缓、思维迟钝等症状
☞另一些则表现为睡眠障碍(包括失眠或嗜睡)、食欲下降及体重减轻等躯体症状
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干预。
来源:北京健康教育
复审:张滨予
终审:孙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