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务公开>>健康科普

四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07-18   来源:
【健康养生】

  长夏湿热并重,养护脾胃正当时! 

  中医养脾8法,让身体越来越轻松 

  不同于气候学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中医将一年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个季节,以应五行。一般而言,长夏指阴历(农历)六月,是夏季最后一个月份,也是夏秋交际的时节,因其白昼较长,故称长夏。 

  如今,时已入伏,降水量与气温皆升高,长夏也近在眼前了。长夏为何要养脾?长夏时雨水较多,且暑热仍在,气候特点既不同于夏季炎炎烈日,又不同于秋季晴朗少雨,而是气压偏低、湿热多雨。湿为阴邪,易伤阳气,而且湿邪陽困脾胃,容易导致胃肠道疾病,同时还会影响人体气血化生,损害健康。因此,长夏要尤其注重养护脾胃。 

  “长夏”养脾8法 

  饮食调摄  

  宜:保证饮食多样化,适当吃些有清热利湿功效的食品,如冬瓜、豆类、小白菜、苦瓜等。以及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猕猴、桃、西红柿、梨、西瓜、香蕉、桃 等果蔬。鲤鱼、茯苓、扁豆、薏米等也有一定的利湿作用,可供日常选择。  

  忌:酸、辣、辛、燥和油腻食物。过食辛辣,易助湿生热,为长夏之大忌。同时要慎食瓜果,以免损伤脾胃,引起消化不良。 

  适当补水  

  宜:长夏汗出较多,宜少量多次饮水以补水。牛奶、豆浆、粥、汤等流食,也是补充水分的好方法。脾胃虚弱的人可用莲子、荷叶、薏米、丝瓜、大枣、山楂、砂仁等具有健脾、醒脾、消食、利湿功效的中药饮片,自制凉茶或药粥调养。  

  忌:不要在燥热、劳累和剧烈运动之后马上狂饮冷水,这会对消化道和肾脏产生负担,不利于健康。 

  避免贪凉   

  宜:合理使用空调,以室内温度25℃~28℃、室内外温差不超过10℃为宜。可利用空调机的除湿功能,将室内相对湿度调到40%~60%。  

  忌:睡眠时不要让电扇、空调直吹人体,也不应在室外潮湿、阴冷的地方露宿,否则很容易着凉受寒而生病。 

  良好睡眠   

  宜:遵循自然界"昼长夜短"的规律,晚睡早起。提倡睡“子午觉”,即增加半小时午睡时间。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一些脾胃功能较差或因湿邪困脾而患脾胃病的朋友,容易出现睡眠障碍,应及时选择中医药治疗。  

  忌:熬夜、晚睡、作息不规律,这会导致身体津液代谢失常,长期如此,痰湿就可能悄悄上门。 

  注意避暑  

  宜:外出尽量避开烈日暴晒,最好利用早晚时间锻炼身体,锻炼时要防止汗出过多而致阳气外泄。患有慢性脾胃病者,除了可做广播体操、跑步等“动功运动之外,还鼓励其进行“内养功”或“放松功”等“静功”训练,对脾胃的养护更佳。  

  忌:避免运动量过大、出汗过多的运动。太过剧烈的运动,容易让人心情烦躁,不但容易损伤心神,还会令大量的汗液向外流失,进一步损害心的健康。 

  心情愉悦  

  宜:长夏天气湿热,易使人心烦意乱,但仍要保持良好的心情。因为,喜悦轻松的情绪可健脾益胃。  

  忌: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中医认为,若“七情”“过犹不及”,则可直接伤及脏腑,尤其是多思、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均对脾胃和身体不利。 

  慎凉水浴   

  宜:长夏宜用温水冲凉,特别是老幼体弱之人,洗澡水温控制在38℃~40℃比较适宜。 

  忌:不要贪恋冷水浴。中医认为,洗澡有腠理百窍皆开的生理特点,寒热与腠理开闭密切相关,盛暑、汗出或冷水洗澡均可使六淫邪气自外而进,稍有不慎可以致病或使病邪潜伏。 

  远离外湿  

  宜:居室要干燥、向阳,晴天要开窗通风,阴雨天外面湿气大时则应少开窗,或利用除湿器以及电扇、电热毯、空调和电熨斗的除湿功能,保持室内空气湿度不超过60%,减少湿邪伤人。  

  忌:尽量避免久居低矮潮湿之地,减少涉水淋雨、水中作业。若劳作、远行时大汗淋漓,应及时更换衣服,用干毛巾或热毛巾将汗液擦干,以免汗出沾身,防止湿邪伤身。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