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务公开>>健康科普

四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05-12   来源:四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脱肛,得治!

  什么是脱肛? 

  日常中人们常说的脱肛为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向下移位,导致直肠黏膜或全层脱出肛门外的一类疾病。

  【典型症状】在患者排便或腹部用力时,肛门处有鲜红色肿物脱出。

  为什么会发生脱肛? 

  直肠脱垂往往是由多种复杂的因素相互作用引起,包括:

  ① 乙状结肠过长。

  ② 直肠与子宫或膀胱之间的空间过宽、过大。

  ③ 直肠后壁与骶骨之间的支持组织过于薄弱。

  ④ 肛门括约肌肌力下降。

  哪些人群容易发生脱肛? 

  诱发直肠脱垂的因素往往有:

  ① 腹部压力持续增高,如排便困难、排尿困难、慢性咳嗽、腹腔存在腹水。

  ② 长期腹泻。

  ③ 盆腔解剖异常,包括直肠周围固定直肠位置的组织发育异常,乙状结肠冗长、盆腔肌肉力量下降。

  ④ 盆腔手术史。

  脱肛的症状表现 

  只有直肠黏膜脱出的情况为不完全脱垂,直肠全层脱出为完全脱垂。

  典型的症状为:排便后或腹部用力时,肛门处有鲜红色肿物脱出,脱出后的肿物表面有黏液或血液附着,肿物可缩回肛门内或留在肛门外。

  患者一般无疼痛症状,但长期的直肠脱垂可能会引起患者便不尽感、会阴下坠感、排便困难、便血、肛门失禁、肛周湿疹等不适。

  哪种情况需要治疗? 

  1、反复发作的直肠脱垂可能会影响患者肛门括约肌肌力,进而影响患者肛门功能、排便功能,所以一旦诊断建议尽早治疗。

  2、直肠脱垂如发生急性嵌顿,可能会造成直肠坏死,此时病情严重,也应及时就诊。

  3、由于反复脱垂造成直肠牵拉,损伤会阴及阴部神经,患者一旦出现排便失禁,手术常无法改善症状,因此应在脱垂伴失禁前及早治疗。

  治疗方法: 

  直肠脱垂的治疗方式分为一般治疗和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为手法复位。

  ●手术治疗包括直肠黏膜注射治疗、直肠悬吊固定术、直肠部分切除术、肛门圈缩小术等。

  直肠脱垂的治疗方法,应该根据患者年龄、全身情况、内科并发症、脱垂的种类,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每一种手术均有其优缺点及复发率,且有时一种病人需要多种手术方式。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