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务公开>>健康科普

四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08-11   来源: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保持血管年轻谨防心脑血管病的6个危险时刻

  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也被称为“富贵病”的“三高症”。60岁以上老年人中40%-45%患有高血压的同时还患有高血糖或高血脂,根据卫生部2007年统计数字显示,据国外的资料显示,50%左右的糖尿病人都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老年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 即“四高一多”的特点。

  心脑血管疾病是常见疾病,一般泛指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粘稠、高脂血症以及高血压等各种疾病导致的大脑、心脏、全身组织发生出血性或缺血性疾病。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突发的心脑血管事件更为危险。那应该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今天,我们一起聊聊心脑血管的那些事儿。 

  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保持血管年轻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会逐渐开始衰老,血管也会随之老化变“硬”。因此,“老”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大致病因素,然而现在很多人年纪轻轻却出现了心脑血管相关的疾病,甚至发生心梗、脑梗等急性心脑血管事件。这是因为这些人虽然年龄不大,但血管却“老化”了。减慢血管变老变硬的进度,远离心脑血管疾病需要做到这几点。 

  2.控制好血压水平 

  有高血压的患者要进行积极治疗。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异常升高,只要高到一定程度,皆可引发脑卒中。高血压患者常常认为自己无任何不适,不需要治疗,这种误区常常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要记住降压不是最终目的,通过持续有效的控制血压,减少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才是治疗靶点。患者一定要坚持服药,保持24小时的平稳降压,抑制血压晨峰形成。 

  3.控制好胆固醇水平 

  血液中的“坏胆固醇”会逐渐沉积在血管壁上,不仅使得血管硬化,还会让血管变窄。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降低“坏”胆固醇,且能显著减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一线药物。体内胆固醇含量超标的人要遵医嘱服药、调整饮食。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平衡膳食,限制盐、糖、热量的摄入,控制脂肪摄入的质量和数量。但同时要保证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避免营养不良的情况出现。戒烟限酒,因为吸烟对人体有着较大伤害,可通过对动脉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后而引起血管痉挛,以致于血压升高和血管硬化。酒精会引起大脑兴奋,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并可诱使心律失常。 

  这些时刻心脑血管疾病高发 

  温度骤然变化 

  1.换季时气温的变化,尤其是冬春、秋冬两季切换时气温骤升骤降甚至反复不定。 

  2.夏季进出空调房时的气温变化,如果空调气温调得太低,室内外温差过大也会引起血管收缩,出现急性心梗或脑卒中。 

  凉水刺激 

  1.夏天洗凉水澡。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建议夏天冲凉,最好还是用与体温相近的水,并且提前通过四肢感受适应水温。 

  2.游泳。冠心病患者在游泳时受到凉水刺激,有可能引起血管痉挛,引发心肌梗死。所以,喜欢游泳的朋友最好选择恒温泳池,在下水之前充分做好热身运动。 

  过度劳累 

  新闻中不少猝死的人,死前都有一段高压、高强度的工作经历。过度劳累会加重心脏、肌肉和大脑的负担,长久为之,当心脏难以负荷的时候,它可能就停止了,也就是常见的心源性猝死。 

  晨起时刻 

  在清晨觉醒并开始活动后的几个小时内,心肌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同日其他时段,夜间发生率明显降低。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一般认为清晨觉醒并开始直立位活动后,心肌的需氧量明显增加,但供氧量却减少(冠状动脉张力增加等原因);凝血活动加强,而纤溶活动减弱。 

  排便时刻 

  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比如冠心病、高血压等)排便时过于用力,腹内压增大,血压迅速上升,都有可能诱发心梗。所以,排便不畅的时候不要硬来,可以离开卫生间,做做运动,揉揉小腹,多喝点水,吃点火龙果(比香蕉对排便更有效)。这些都做了还是不行,可以去医院找医生帮忙想想。 

  心脑血管疾病是常见疾病,血压要保持稳定。每天最好早晚测量血压两次,如果血压过高或过低,应及时调整治疗药物。精神要放松。不管遇到开心的事或是悲伤的事,都要以平和心态去面对。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