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变冷,最近医院骨关节炎患者又开始增多了。奇怪的是,很多患者都在咨询同一个问题:“医生,治疗骨关节炎,到底是硫酸氨糖好?还是盐酸氨糖好?”细问之下得知,大家都是看了最近网上流传的一篇文章,文章里说骨关节炎治疗药物除“某种”氨基葡萄糖外均无效。事实上,文章的科学性有待商榷。
不过,骨关节炎患者也普遍关心,这两种“氨糖”到底有什么区别,疗效上又孰优孰劣呢?
骨关节炎是由关节软骨变性、关节边缘骨质增生、滑膜病变、肌肉萎缩无力等原因导致。目前病因不明,高度怀疑与增龄(年纪大了,关节正常老化)、肥胖(体重过大,增加磨损)、创伤及遗传因素(天生容易出现关节问题)等有关。
骨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升高,病情也加重。因此骨关节炎常常导致老年患者残疾。当然,随着肥胖的年轻人日益增多,骨关节炎也开始成为折磨年轻人的一个疾病。由于骨关节炎病理改变是逐渐加重且不可逆转,因此骨关节炎是无法治愈的,我们只能想办法延缓疾病的进展。
氨基葡萄糖又称葡糖胺,老百姓俗称“氨糖”,是治疗骨关节炎最常用的一种药物,也是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在《骨关节炎诊疗指南》中推荐的“缓解骨关节炎症状的慢作用药物”。之所以称其为“慢作用药物”,是因为其作为关节软骨合成原料,要阻断骨性关节炎的病理过程,需要一个过程,并非“今天吃了,明天就起效”般立竿见影。
服用氨基葡萄糖很安全,是因为其本身就自然存在于机体内,正常情况下可在人体内合成,是形成软骨基质的重要成分。当给予外源性的氨糖时,可以促进软骨新生。
氨基葡萄糖最初的制备工艺很简单:将虾、蟹的外壳,用稀盐酸浸泡,去除其中的钙质;再用碱水蒸煮,除去其中的蛋白质等,得到了甲壳素(就是乙酰化的氨基葡萄糖),然后再用盐酸水解甲壳素就得到盐酸氨基葡萄糖。这是外科医生兼药师格奥尔格·莱德豪斯于1876年发现的。
当然啦,现在我们对环境的要求很高,不允许这种酸煮、碱煮的污染环境过程,多数采用生物方法(比如酶水解法)制备氨基葡萄糖。但是氨基葡萄糖必须和酸(盐酸、硫酸或者其他酸)成盐才能成为一个药物。所以大家看到有盐酸氨基葡萄糖,也有硫酸氨基葡萄糖。但是,必须明确一个知识点:体内真正对骨关节炎起作用的是氨基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