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刻汲取通化辉南“1.04火灾事故教训,切实加强冬春火灾防控工作,坚决预防和遏制医疗机构发生较大以上火灾事故,按照省、市要求和《吉林省卫计委关于深入开展全省医疗机构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的紧急通知》的部署,结合我市医疗机构实际情况,从2017年1月16日起,至2017年3月20日对四平市医疗机构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安全生产大检查的基本情况
(一)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本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分为动员部署、自查整改、督导抽查、总结提高四个阶段。督导抽查采取听汇报、查资料、实地检查、随机提问、明查暗访等方式,对委直属的22家卫生计生单位和3家民营医院(第九医院、肿瘤医院、康复医院)进行了拉网式的排查,做到了全覆盖,尤其对直属的10家医疗单位进行了重点检查,通过检查,做到了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收到较好效果。
(二)专家主导,细致排查。督导抽查组聘请了市安委会消防、电气和特种设备方面的专家,重点对市直卫生计生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各类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消防、医疗安全、后勤管理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排查,共查摆问题隐患4大类312小项。针对问题隐患提出专业化的整改意见,既发现了问题,又指导了工作。
(三)现场反馈,限时整改。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和隐患以书面形式现场反馈给被检单位,要求被检单位能整改的问题隐患马上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资金和责任,限期整改,并及时报告整改情况。
二、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组织指导不够到位。个别单位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组织机构调整不及时,已退休成员仍在领导小组名单中,未做丝毫调整(疾控中心);部分单位“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责任体系不够完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不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不认真研究分析安全生产工作形势,没有达到每季度至少一次的要求(第一人民医院、结核病医院、传染病医院、卫生监督所、四平卫校、急救中心、中心血站、肿瘤医院);有的单位安全生产基础资料建立不完善,没有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台账(第一人民医院、结核病医院、中医医院、疾控中心、急救中心、肿瘤医院、第九医院),只有检查情况没有落实整改情况和落实责任人,检查资料保存不全(传染病医院);部分单位没有建立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检查次数不少,但未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对基层科室指导不够有力。
(二)制度落实不够到位。各单位安全管理相关规章制度普遍存在更新不及时,缺乏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随意性大等问题。
医疗安全方面:部分医疗机构存在毒麻药品管理的双人双锁制度执行不到位、不严格,毒麻药品管理方面存在着无专柜、无双人管理、交接班登记不及时等现象(妇幼保健院、肿瘤医院、第九医院);个别医疗机构医疗或感染性废物、废液处理未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结核病医院);部分医疗单位血库管理没有按规定落实,储血冰箱温度监测不达标,设备仪器定期维护不及时(妇婴医院、传染病医院、第九医院)。
后勤安全方面:部分单位在变电室、发电机房、供氧室等安全防范重点部位存放易燃物品,当做临时仓库使用(妇婴医院、中医医院、第四人民医院);个别单位氧气瓶摆放不符合要求,操作人员却认为正常(卫生学校),供氧操作人员未经培训无证上岗现象普遍(中医医院、口腔医院、第四人民医院),氧气瓶未安装瓶口护罩,满、空瓶无区分标识;个别制氧站采取分包形式管理,缺少安全监管制度(第四人民医院、妇婴医院);多数单位没有按期进行防雷接地检测,特种设备没有按照要求建立档案。
消防安全方面:有的医疗机构工作用房未通过消防验收就投入使用(第九医院、中心医院);个别单位消火栓锈蚀严重,消防水带霉变(妇幼保健院);个别单位食堂顶棚扣板不符合消防安全规定,灶房和餐厅缺少防火门,食堂缺少疏散出口,人员密集场所待行走廊超长,没有疏散出口,阶梯教室没有达到两个出口的要求(卫生学校);
(三)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低。一些单位安全生产人员配备不足,且有的一岗多职、有的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持证上岗数量不足;有的安全生产一线从业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不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岗位操作规程,不掌握专业技能,值班人员不懂操作,设备带病运行情况成为常态。
(四)应急演练不够到位。部分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制质量不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操作性、实用性、科学性、针对性不强等问题,照搬照抄、生搬硬套的也不少;评审和备案不规范甚至没有评审备案;应急预案演练和宣传培训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没有组织,致使预案的实用性得不到检验、有关人员不能掌握生产安全事故正确的处置程序和方法。
三、整改落实情况
(一)领导重视,落实迅速。被检单位都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其他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领导小组,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都能够制订修改有关方案、制度、措施,定期安排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及时排查,消除隐患。各单位领导都能带队经常深入到基层第一线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对事故易发重点场所、要害部位、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问题制表列出清单,建立台帐,制订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
(三)行动迅速,立查立改。对于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发现的问题隐患,大部分单位都行动迅速,其中,238个问题立即进行整改;对 63个问题制定了整改措施,明确了整改责任和时限;对11个因历史等原因在短期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制定了保障安全生产的措施。
四、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安全生产大检查,我们发现个别单位还有一些应解决而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如第九医院、市中心医院工作用房消防验收问题;口腔医院、妇幼保健院消防蓄水池容量小、灭火栓供水压力不够问题;卫校学校、第四人民医院内科楼、第一人民医院内科楼存在疏散楼梯、疏散口少问题;中医医院消防电梯无前室问题;肿瘤医院电梯房、会议室、储物间临时彩钢房安全隐患问题,这些隐患和问题已督促各相关单位的尽快加以解决。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要强化领导。各地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制度,“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把安全生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单位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年度工作安排和目标考核内容,统一部署,同步推进。
二要强化投入。各地各单位要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完善安全生产设施,配齐消防设备,加快推进历史遗留重大隐患的整改,切实弥补安全生产工作历史欠账。
三要强化培训。各地各单位要在市里组织的安全生产培训基础上,抓好本系统本单位的教育培训工作。制定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建立健全教育和培训档案。未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
四要强化演练。各地各单位要参照省、市相关要求,组织专门力量,做好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加强应急演练,切实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和快速反应能力。
五要强化责任。“安全生产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各地各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要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抓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做到: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警钟长鸣、防患未然。
四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7年3月20日